•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
  • 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体育 汽车 时尚 房产 科技 健康 文化 公益 消费 游戏 亲子 教育 法制 食品 旅游 农业

    如何防范教育培训机构关门跑路? 专家建议引入第三方监管平台

      发布时间:2019-10-25 15:23:17  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因资金链断裂发生倒闭,这家举办了21年、在全国60多个城市设立150多家门店的培训机构面临破产关门。近年来,培正逗点、巧恩儿童美语、凯瑞宝贝等培训机构相继因资金问题 跑路 或 倒闭 ,尤以大城市较为集中。

    教育培训机构破产关门、卷款而逃的新闻缘何频频发生?哪些培训机构最易出现倒闭?预付了培训费的学员该怎么办?记者展开一番调查。

    拆分合同、偷换概念逃避监管

    近日,这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创始人兼CEO发表致员工信称,从去年开始,业绩持续下滑,成本攀升,公司运营遇到困难。原本既定的融资计划,随着英语板块业绩持续恶化不断被推迟。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对校外培训机构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提出明确要求, 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记者调查发现,不按规定收费情况确实还存在。有些教育培训机构在预收费的时间约束上偷换概念,兜售 课时 。家长交费时,合同中只有 课时数 的约定,并没有按天或按月计费的约定,这样做就逃避了 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 的政策要求,避开了行政监管。

    有的机构把原先一年的合同,改为4份分3个月分别收取学费的合同。也有的机构为了吸引更多学员,以提前预付学费给优惠的名义(比如 一次性缴费打折 ),让学员一次性支付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费,甚至推出金融机构 培训贷 分期还款 等。在各式优惠中,多买课、多预付,才能获得更多优惠,成了培训机构的普遍 招数 。为了享受更大的优惠力度,学员往往也易 中招 ,自觉不自觉地提前支付了更高的培训费用。

    但是,这类以 储存 课时为主要方式的的培训授课,不像中小学,培训机构的开班人数往往难以控制,师资人员流动性大,场地、租金成本高,其中风险就大。收了预付费之后,有时候,运营成本机构自己都不能控制。其实,倒闭关门的原因有多种,但预付费经营模式已成了培训行业的 定时炸弹 。事实上,所有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因各种原因经营不下去,把预付款卷走,会员、学员无法追回预付款的风险,但教育培训机构发生这一问题更受关注。一旦缺乏监管,发生教育质量问题、欺诈问题时,卷款 跑路 等是必然的。

    资本逐利盲目扩张高估市场

    记者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的社会培训机构往往从一家开始 发家 ,在资本驱动下,像奶茶铺一样野蛮 生长 。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加盟连锁、品牌扩张,在一个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很快集聚起十几家乃至几十家、数百家连锁店。近年来,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学科类、艺术类培训以及婴幼儿早教类培训,因关注度大,家长过度焦虑,成为资本逐利的 香饽饽 。一旦经营不当,这些培训领域的 跑路 或 倒闭 事件也更为集中。

    昔日 吃香 的英语培训如今不行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从管理角度而言,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透明,机构 野蛮 发展的空间就越来越小。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上海也专门研制出台了民办培训机构的 一标准两办法 ;另一方面,虽然培训需求很旺盛,但旺盛的需求导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家长往往更热衷于功利性极强或带有直接目的性的培训,随着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在培训类型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传统培训机构还受到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冲击,实体培训机构因场地、人员等成本高企,真实的市场则未必像预料得那么好。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所所长董圣足分析说,目前培训行业仍然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趋利行为明显。或出于扩张需要,或出于套利目的,一些培训机构 大撒网 式地圈钱,盲目开店、过度扩张,造成运营风险;有的机构还恶意抽离流动资金,将办学经费挪作他用,致使机构不同程度陷入财务危机。包含培训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本身应是一个 慢行业 ,举办者需尊重教育规律,秉持公益属性,而不能把 良性事业办成逐利产业 。现实中,一些教育机构创办人总想投机取巧,短平快获利了结。一旦达不到理想状况,入不敷出,经营不当出现危机,就 一走了之 。有时候,企业濒临险境时,资本重组看似是最后一根 救命稻草 ,但资本的 快进快出 以及高回报要求,反而加速了企业的倒闭,甚至直接崩盘。

    早在2015年,上海市教委等相关部门就联合出台硬性规定,明确开办教育培训机构,首先要在银行专用账户中存入 学习保障资金 ,保障在经营出现风险后用户、员工的权益。然而,该财务专户监管及风险准备金制度,对于市场上一些没有合法资质的培训机构则缺乏有效约束力。 正规培训机构收费价格高,由此也造成了一部分需求外溢。对于学科类补习培训,部分家长确实有 刚需 ,这也给了一些无证无照、有照无证的地下机构隐形存在的空间,使其游离于监管部门的视野之外。

    不妨引入第三方监管平台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校外培训机构达到40万所,学生预计达到2000万,涉及的培训费用预计超过百亿。据估计,如果加上在线教育,整个培训市场规模更大。

    在社会培训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中,培训机构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部分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出现倒闭,是一种正常现象,社会需理性看待。不断发生的 卷款 事件,除了培训机构自身运营不善是主因外,家长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相关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董圣足说。 

    在他看来,相关部门应加强培训机构财务监控,建立健全风险防范、预警及干预机制。对于培训机构的预付费问题,有必要探索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议像淘宝一样建立第三方账户监管模式。用户的预付费不直接进入机构账户,而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教学进度、服务内容,按月、按课时划拨结款,使预收资金处于隔离状态,避免机构挪用或卷款跑路,降低学员消费风险。对于个别机构恶意圈钱、跑路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门应强势及时处置,绝不手软,以 杀一儆百 。

    某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相关负责人说,在理清各委办局各自职责、加强部门之间协调监管的同时,从市场管理层面,亟需从金融监管方面规范管理,不能事后 救火 。对于违规机构,建议从信用平台,将违规经营者纳入征信系统管理,扎上法律的篱笆,完善约束管理机制。 

    对学员来说,选择培训机构时要看资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了解培训机构的现状,不要被销售人员盲目鼓动,不仅仅需要第一堂体验课效果好,而是培训课程质量应得到长期保证,避免以次充好,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曾多次发出预警,提醒学员务必保持清醒、提高警惕,当心 培训贷 里有陷阱。(许沁)

  •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qnxx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站务: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