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 收藏本站
  • 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体育 汽车 时尚 房产 科技 健康 文化 公益 消费 游戏 亲子 教育 法制 食品 旅游 农业

    十年 北京国际设计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9-10-25 14:50:14  来源: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从2009年到现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走过10个年头,这十年,设计周从一个专业活动发展成为全民创新创意平台,见证了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这十年,设计周推动了中国设计界和国际同行的深入交流,重新界定了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在设计周十年之际,中国经济网特邀几位嘉宾为我们深入解读这十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嘉宾

      宋慰祖: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北京设计奖评审专家

      王  敏: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奖评审专家

      陈冬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长

      陈  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昱东: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形象设计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见证了设计行业爆炸式发展

      中国经济网:200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举办,当时是什么契机举办这个活动?

      王敏2005年9月30日,在丹麦哥本哈根的2005年ICOGRADA(世界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大会上,经过投票表决,决定2009年的世界设计大会由中国北京举办。因此,世界设计师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在中国北京亮相。

      不仅是一个世界各国设计界同行探讨设计发展,进行全方位交流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一个机遇,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它提供了一个历久的场域,设计界与政府、与企业、与大众在其中对设计的价值与实操深入切磋;它是一个多面多方位的舞台,呈现出设计的外相与内涵,展示着设计五光十色的成就。

      中国经济网:从2009年到现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已经走过了10年,这十年,中国设计行业发生哪些变化?设计周如何与这些变化共生?

      宋慰祖设计周走过的十年,正是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的转折点。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跟随追赶时代,迈向自主创新时代的转型期,设计行业也因此在中国产业发展的地位从从属性向引领性转变的十年。

      设计行业在这十年中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设计服务业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代工的小微服务企业为主体,转向了近十年以综合规模化的专业设计院所为主体。设计服务型制造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因而设计周的活动内容和参与者也伴随这一变化而改变,在这一转型发展的时代里,设计周活动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引领着。

      设计周从最初的关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等几个点,发展到今天,我们在推动产业的转型设计、非遗的创新设计、城市的有机更新、乡村振兴与设计、冬奥运形象设计、社会公共服务设计、青少年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园区建设等等社会经济发展多个领域。设计周的北京设计论坛发挥了理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设计之旅推动了产业发展、普及了设计知识,主宾城市让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促进了世界设计文化的交融,经典设计奖引领了自主创新的导向,设计博览会让国民了解了设计与美好生活。设计周已成为影响全国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活动。

      中国经济网: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为美好生活服务,这十年,设计如何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设计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

      宋慰祖迈进的新时代是“文化引领,科技支撑,需求导向,设计方法”的创新驱动发展时代。设计从传统工业时代的产业发展的从属者,走向了创新发展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

      2000年左右我们基本上是改良设计,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补充的设计。例如:汽车产业我们基本上是合资品牌,即便是自主品牌的乘用轿车,也都是仿造国外品牌原型的改良版设计。但今天北汽新能源的电动轿车是集合了国内外设计团队,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融合古今中外跨时空、跨地域的创新设计的产品,全球首款纯电GT超跑ARCFOX-7。

      北京国际设计周通过经典设计奖的评选,从2011年首个经典设计大奖授予了“天安门观礼台”,之后2012年授予青藏铁路、2013年授予了红旗渠、2014年授予大运河保护修复、2015年授予中国高铁、2016年授予了蛟龙号、2017年授予华为手机、2018年授予方正激光照排系统、今年授予了“神舟五号”飞船,引导社会和产业认识了解什么是设计。

      中国经济网:刚才提到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每年评选出的经典设计奖,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奖项名至实归,但是我们也感觉到这些设计高高在上,那么对其他行业来说有什么样的作用? 

      王昱东: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经典设计奖,一直秉承“大设计”理念,重点表彰对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有重大意义,产生重大影响,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项目。通过这些对这些项目的表彰,北京国际设计周试图去引导公众发现设计在我们平常并不注意的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加强全民对设计的认知和尊重,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去从事这样无比光荣而又默默无闻的事业。就像张永和先生在替他父亲领取天安门观礼台奖项时所说:“我想父亲在天堂此时会说,一项藏着不想让你们看见的设计,过了这么多年,还是被你们看见了。”这是经典设计奖带给我们最有标志性的启示和感动。

      中国经济网: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我们看到很多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强大设计支持,如何看待设计对品牌的作用?针对当前非常热的IP热,设计又是如何与之相连的?

      陈彦: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特征与综合能力和企业价值观的展现,其中有无形的部分,也有有形的部分。无论是无形的诸如服务体系、工作流程、企业文化;还是有形的品牌的商标、视觉体系、产品、产品包装、多媒体广告等都是需要专业的、体系化的创新设计来做支持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从而成功塑造企业在市场中的差异化,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形象。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是品牌打造不可或缺的支持力和锻造力。

      IP作为一个超级文化符号,其自身得到大众从认知到喜爱,离不开设计的助力,一方面是其自身的个性与高辨识度的符号化的过程需要在设计中彰显,另一方面,一个IP与商业的结合更需要通过好的设计来落地。

      从文博IP与品牌跨界联合的角度来看,设计可以让在博物馆里的文化符号通过内容创作、设计及创意实现了其元素的提炼,同时再通过与产品结合的设计,形成了对产品设计与审美的升级迭代,从而形成了不容忽视的消费力。文化IP在传统行业中发挥的力量,是原生内容搭载互联网进入新内容时代,在设计、审美、文化独特性等方面与年轻消费者充分结合,为传统行业打开消费新局面。

      例如,灵感取自云锦非遗工艺的“运锦” 通过设计,以年轻活泼的风格绘制云锦图样、让新的时代重新认同古老高级工艺的美好,将其重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运营方起承文化通过溯源-建立共识、再创与升级-融入现代设计、变现-合作商业品牌三步走,就实现了非遗“叫好又叫座”。该系列包括四个图案,滑板仙鹤、慢跑麒麟、祥狮上篮、瑜伽孔雀。创意来自于明清时期官补子,麒麟代表一品武官,仙鹤代表一品文官,狮子代表二品武官,孔雀代表三品文官。2018年玛莎拉蒂于上海举办“云之尚”云锦装置艺术展览,运用运锦IP做展览布置,并结合运锦IP推出运锦棒球帽;2019年京东618期间,推出京东客户端运锦系列皮肤,同时京东美妆618会场,品牌结合运锦IP推出运锦手账本。这些都离不开通过现代创新的设计为传统非遗注入的新活力。

    “新生于旧”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主题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搭建了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国际平台

      中国经济网: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10号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设计周是如何推动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

      陈冬亮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设计与制造业、数字内容产业、人居环境、旅游、特色农业等七项重点任务,指明了设计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

      作为“设计之都”,北京的设计与科技和文化的结合最为密切,设计产业与科技、文化产业不断深入融合,特别是对工业尖端环节的渗透,已经逐渐成为设计创新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动 “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重要引擎,北京也逐渐形成了设计+科技+文化的发展格局。

      北京国际设计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策动”为主题,以设计引领产业升级、设计引导消费趋势、设计驱动贸易繁荣、设计赋能城市创新为主线,推动科技成果与设计深入融合。2019年设计周通过主题展览、主宾城市、设计之旅等十项主体内容,将设计融入到10个分会场的1000余项活动中,搭建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国际平台。

      中国经济网:设计是一种生产力,北京国际设计周如何将设计的生产力与产业化价值导向相结合?

      宋慰祖生产力指再生生产力,即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设计是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法规标准、乡规民约等知识要素,创造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环境和服务的创新方法。设计是文化提升物质附加值的创新生产力。

      北京国际设计周始终倡导“走进设计,体验设计,消费设计”,通过举办设计之旅、设计博览会、中国设计红星奖活动等让设计企业对社会开放、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成果走到百姓身边,推出一批批优秀的设计产品。让设计生产力得到张扬。如:经典设计奖的华为手机、方正排版系统设计。非遗与创新,推动一批企业围绕文博开发产品,玉渊潭的北冰洋樱花汽水、陶陶居的颐和园中秋月饼都成为了网红产品。

      中国经济网:这几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城市更新上做了很多的尝试,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领域?设计在城市更新中有哪些作用?下一步将如何更好的将设计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王昱东很大原因是我们所处的这座城市的情况使然。北京的老城,现存的建筑从元代的胡同、明清皇城,到北洋、民国建筑,新中国十大建筑,更有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楼大厦,在一路向新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城市记忆被淹没,老城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已然远远超过了城外新区。设计周较早接触了国际上有同样问题的城市的更新做法,也吸引了有相关经验的设计师走进胡同,开始了最早的更新实践。

      城市更新的复杂度远远超过推倒新建,从城市肌理复原、建筑修补、水电气体系重建到公共空间打造、交通系统梳理、服务系统和产业植入,垃圾回收、厕所革命,乃至邻里关系重建、历史文化信息重新发现,都在其中却还远远没有穷尽。而这种复杂问题的处理恰恰显示出设计的重要性,因为设计就是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实用技术,从建筑系统到智慧城市的信息系统,乃至社会服务系统,都可以用设计的方法来使其条理化并可执行。走进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舞台的有众多已经成名曾经掌控大项目的大师,更有从这个平台成长起来并走向更大空间的设计新秀。

      现在,用城市更新方式盘活存量空间、改善生活和产业空间已经成为北京和许多城市发展的共识,北京国际设计周一方面将一如既往将十年城市更新经验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宜居环保科技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从看得见的设计转向看不见的设计;同时,将发展重点放在小规模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融合类产业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有序植入,使我们城市的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相协调,再造老城活力。

      中国经济网: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设计在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上能发挥哪些作用?针对这个意见,北京国际设计周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措施?

      王昱东目前,旅游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单纯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更无法吸引回头客。而且简单的门票经济,粗糙简单的纪念品,也成为旅游收入增长的瓶颈。如何形成吃喝游娱购居养全产业链的新业态,如何优化和强化游客的体验感,如何提高非门票的客单价,已经成为大部分旅游景区主动作为的方向。

      设计进入到旅游中是近几年的事,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提升作用,从景区规划、设施建设、环境营造、产品设计、服务体验等方面都开始有专业设计机构参与,文旅产业也由此开始精细化进程。尤其是在文化艺术内容的植入,就是我们常说的IP赋能方面,通过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变成可居可游的场景和产品,流行文化也通过设计从网上虚拟世界落地成为能够身临其境的准现实,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设计周目前已与北京文旅局、文物局、公园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调动全球设计资源,帮助北京文旅系统建立文创品牌、打造文旅IP、创新文旅产品,形成城市品牌的新模式。在青岛、苏州、珠海等合作城市,也在通过城市礼物开发、设计之旅拓展、IP植入城市更新等方式助力文旅发展。在四川青神、贵州黔东南、湖南醴陵等非遗富集地区,则通过设计介入的方式,进行非遗活化,打造地方文旅热点和非遗再设计产品,形成新的文旅品牌。

    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博览会展厅一角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未来十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发展愿景是“思考”

      中国经济网:十年是一个节点,能否简单总结一下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这十年?同时给我们畅想一下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王昱东十年内,北京国际设计周伴随着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将一场专业活动做成了全城行动的创意创新平台,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活动规模与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周并列,观众人数遥遥领先;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城市更新与产业植入的都市实践在全球同类项目中独具特色,成果有目共睹;在设计与各产业门类的融合上辐射面的宽度扩张迅速,在文化产业的设计上尤为突出;在发挥北京文化中心作用,辐射带动其他国内城市设计发展,以及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形成了稳定的项目和平台。总而言之,这十年做的工作就是“扩容”。

      未来十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发展愿景是“思考”。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以前我们做的很多借鉴、跟跑的动作逐渐会失效,尤其在创新领域越来越有进入无人区的感觉。在这样的时代,设计的作用和设计师的使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会面对没有甲方或者甲方提不出具体要求的境况,设计会从服务属性转化为生产属性。设计师只善于倾听已经不够,更多的需要勤于思考。单纯的设计师行业很可能会消散,我们不得不与科学家、工程师和所有潜在的用户一起去创造,一百年前包豪斯把设计师从工匠中剥离出来,而我们今天很可能需要再次回归造物者队伍。所以,北京国际设计周会与大家一起思考,在文化设计、科技设计、城市设计、生活设计四个方面发现和引导最有启发性的案例和经验,并促进其落地转化。

      北京国际设计周十年大事记

    时间

    名称

    主题

    经典设计奖

    20091024日至28

    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

    “设计·创新·经济”

     

    2011926日至103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设计北京”

    “天安门观礼台”

    2012928日至106

    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

    “设计提升城市品质”

    青藏铁路

    2013 926日至103

    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

    “设计之都·智慧城市”

    红旗渠

    2014926-103

    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

    “生态文明”

    大运河保护修复

    2015923日至107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

    “产业融合”

    中国高铁

    2016923日至107

    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

    “设计2020

    蛟龙号

    2017921日至107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

    “设计+

    华为手机

    2018922日至107

    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

    “致敬生活”

    方正激光照排系统

    201995日至107

    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

    “产业策动”

     

    “神舟五号”飞船

  •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qnxx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站务:QQ在线客服